西瓜蔓枯病的流行规律?

2025-07-05 12:25

西瓜蔓枯病以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附着于病部混入土中越冬。来年温、湿度适合时,散出孢子,经风吹、雨溅传播为害。种子表面也可以带菌。病菌主要经伤口侵入西瓜植株内部引起发病。病菌在5~35℃的温度范围内部可侵染为害,20~30℃为发育适宜温度,在55℃温度条件下,10分钟即可死亡。高温多湿,通风透光不良,施肥不足或植株生长弱时,叶片受害重。叶片受害初期出现褐色小斑点,逐渐发展为直径1~2厘米有同心轮纹的不规则圆斑,以叶缘为多。老病斑出现小黑点,于枯后呈星状破裂。茎蔓和果实受害开始也为水浸状病斑,中央部分变褐枯死,尔后呈星状干裂,成为木栓状干腐。蔓枯病与炭疽病区别是病斑上无粉红色分泌物,全株不枯死且维管束不变色。

西瓜蔓枯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随病残体在土壤及粪肥中越冬。翌年通过风雨及灌溉水传播,从气孔、水孔和伤口侵入。种子带菌引起子叶染病。平均气温18~25摄氏度,相对湿度为85%,土壤水分高易发病;此外,连作地,平畦栽培,低洼地,排水不良,密度过大,肥料不足,植株生长衰弱有利于发病。发生危害程度与温度、湿度和栽培管理技术关系密切。在10-34℃范围内,病原的替育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空气相对湿度超过80%以上易发病。多雨的年份发病快流行迅速。瓜类连作,地势低洼,雨后积水,缺肥和生长较弱,发病重,病情发展。病菌除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及病组织外越冬外,西瓜种子内、外均可带菌。种表的分生孢子可存活15个月以上,种内的菌丝体经21个月仍具生命力,种子带菌率与种瓜染病程度有关,无病症的瓜种不带菌;病菌在室内干燥保存的病叶上可存活24个月,在大田或旱地土表、潮湿土壤内的病残体上可存活12个月以上。因此,带菌的种子和土表的病残体是该病主要初侵染源。生长期间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进行多次重复再侵染,致田间病害不断扩大蔓延。该菌对温度要求不严格,气温14~36℃、相对湿度高于80%均可发病,田间雨日多、雨量大,相对湿度高于90%易流行或大发生;风雨利于病菌传播,致该病普遍发生;连作地、偏施或重施氮肥及土壤瘠薄,植株抗病力弱发病重。连续天晴、日照时间长,对该病有抑制作用。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金钟、冠农较感病。该病近年有日趋严重之势,生产上应予注意。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