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霜霉病有什么发病规律?

2025-07-05 10:50

番茄霜霉病是由半亚门真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与番茄灰霉病、番茄叶霉病一并称为"番茄三大霉病"。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的病残体内越冬,也可以菌丝体和孢子囊在温室受害株上越冬。田间病残体上的卵孢子萌发后产生大型霜霉病病斑,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病叶背面孢子囊在适宜条件下释放出游动孢子进行初侵染,发病后不断产生孢子囊,通过气流、雨水和昆虫传播。孢子囊萌发后,自寄主气孔或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

霜霉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温、湿度关系较大,特别是湿度。湿度越高,孢子囊形成越快,数量也越多。病害流行的适宜温度为20~24℃。因此,大雨或灌溉后,病菌侵入扩展很快,易造成病害发生和流行。温室和大棚通风不良,造成室内湿度过高,昼夜温差大,夜间容易结露,会加重病害的发生与为害。

霜霉病发生的条件包括:1.发病与温度的关系:发病适宜温度是15-24度;2.发病与露水、露时的关系;3.发病与品种的关系;4.发病与叶齿的关系;5.发病与栽培管理的关系,如重茬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肥料不足,种植过密等。病菌主要依靠风雨和农事操作传播。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