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气候条件。温度在15-28摄氏度,相对湿度在75%以上的低温高湿条件下,穗腐病极易侵染流行。在同一区域的盆地、河谷地以及山地阴面等小气候条件比较适宜穗腐病的侵染流行。在季节上,8-9月份如果阴雨寡照,易感品种的穗腐病流行爆发几率较高。第二、品种。病原菌的传播方式因病原菌不同而不同,曲霉菌可由昆虫传播,镰刀菌可通过系统侵染由根到玉米的穗部。病菌种子、病残体上越冬,为初浸染病源。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温度在15~28℃,相对湿度在75%以上,有利于病菌的浸染和流行,高温多雨以及玉米虫害发生偏重的年份,穗腐和粒腐病也较重发生。飘落在玉米的花丝上,引起病害,特别是进入夏季,多雨潮湿,温度在25℃以上,湿度达80%的条件正适合病菌的生长和流行,穗腐病往往伴随着虫害的发生而同时发生。如果收获后的玉米在入库时没有充分降水风干,含水量偏高,再加上贮藏期仓库密封程度不好,仓库内温度过高,这些情况都比较有利于各种霉菌腐生蔓延,引起玉米粒腐烂或发霉。收获储藏:玉米成熟以后在地里长时间不收会增加粒腐病的发生。秋后成熟期多雨会导致玉米的颗粒染病。玉米粒没有晒干,入库时含水量偏高,以及贮藏期仓库密封不严,库内温度升高,也利于各种霉菌腐生蔓延,引起玉米粒腐烂或发霉。播种前种子处理,通过杀菌剂处理减少种子上的镰孢菌等病菌并防止苗期土传病害。穗期虫害(玉米螟、桃蛀螟、金龟子、蝽类和棉铃虫)造成伤口,导致病菌侵入,显著加重穗腐病危害。做好对穗期害虫的防治可以有效地减轻穗腐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