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病的临床特征是病牛发热、消瘦,淋巴结肿大,皮肤水肿、局部形成坚硬的结节或溃疡为主要特征。感染牛消瘦,奶产量下降,皮张鞣制后具有凹陷或孔洞而导致其利用价值大大降低。该病的临床特征主要包括发热,皮肤、粘膜出现结节、囊泡、水肿、痘性病变,伴有鼻炎、结膜炎、抑郁、厌食、消瘦症状,大量分泌唾液,产奶量下降,可引起公牛暂时或永久性不育,影响皮张加工与销售,甚至因继发性细菌感染而导致动物死亡。自然感染的潜伏期2~5周,实验感染为4~12天,通常为7天。病牛体温升高可达40℃以上,呈稽留热型并持续7天左右。初期表现为鼻炎、结膜炎,进而表现眼和鼻流出黏脓性分泌物,并可发展成角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