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因素:该病主要发生在温暖、多雨与潮湿的地区,降雨多少是影响发病的决定性条件。在四川雅安等地,年降水量在1300mm以上,发病很重,而在与雅安相距不远的汉源,年降雨量700mm,则发病很轻。尤其以3~4月份的降水量及降水日数对病害发生关系最大。因为雨水不仅有利于红色菌丛的形成,分生孢子的产生和传播,而且有利于孢子的萌发和侵入。栽培管理:土壤黏重、含水量高的果园及树龄大的植株发病重。此病4~11月均可发生,但在高温多雨季节发展快。管理不善、郁闭、阴湿、土质黏重、树龄大的橘园容易发生。病菌以菌丛在病部越冬,次年春季气温上升,树液流动时恢复活动,开始向四周蔓延扩展,不久在老病痛快边缘或病枝干阳面产生粉状物,由风雨传播,从杨梅伤口入侵为害。通过3年试验观察,在青田县一般从3月下旬开始发病,5—6月盛发,11月以后转入休眠越冬。整个生长季峰期。病害的发生与雨量和温度有密切关系,其中降雨的多少尤为重要,多雨有利于病菌的传播,萌发和侵入,气温在20~25摄氏度时菌丝扩展迅速,因而在4~6月温暖多雨季节发病严重。其次,树龄大的杨梅要树,枝干发病也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