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株地上部分均可受害,以果实和叶片为主。幼苗染病,子叶先端发黄,叶片呈水溃状腐败;幼茎受害初为水渍状溢缩,继变成褐色病斑,常折断。果实发病多从残留的败花和柱头部先被侵染,造成花腐,后向果面和果柄扩展,一般近果蒂、果柄或果脐处先显症。幼果则全果软腐,果实成熟前病部果皮呈灰白色,水渍状软腐,很快发展成不规则形大斑,果实失水后僵化或湿润软腐。病果一般不脱落,发病后相互接触感染、扩大蔓延,严重时,导致整穗果实全部腐烂。叶片发病多从叶尖开始,向内呈“V”字形扩展,病斑初呈水渍状,边缘不规则,后呈浅褐色至黄褐色,具深浅相间的轮纹。染病的花瓣、花蕊等落到叶面或枝杖上,可形成圆形或梭形病斑。茎较少受害,损伤处染病后开始呈水渍状,后扩展为长椭圆形或长条形斑。当病斑环绕茎部时,其上端枝叶萎蔫枯死。潮湿时在披害果、叶、茎的病部密生灰褐色霉层。渐渐在灰霉中散生大小不同的黑色菌核。无论是危害幼苗、叶片、茎杆、花和果实等,病部都会产生灰褐色霉层,这是灰霉病最显著的特征,出现灰褐色霉层基本可判定是灰霉病危害。
番茄灰霉病主要为害花器和果实,也侵染叶片和茎。果实染病,病斑圆形或近圆形,呈水渍状,暗绿色至灰白色,易变软腐烂,密生灰绿色霉层,当病斑扩大到果实的1/3~1/2时,易脱落至全果腐烂,失水干缩成僵果。叶片染病,从叶尖开始。病后,叶片边缘油烂、黑秆、果硬。低温、高湿是该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条件。如果西红柿种植过密、温差大、阴雨天多、光照弱、大水漫灌均有可能发生此病害。
加强栽培管理。实行轮作,栽种前进行土壤消毒,同时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将种苗浸泡10~12分钟然后再栽种。栽植时不宜过密,生长期间不要偏施氮肥。盆栽宜每年换一次新的培养土。灰霉病一般从叶缘尖端开始发病,呈典型“V”字形病斑,并向内轮纹状扩展延伸,湿度大时病斑处会长出霉菌,同时为害花、果实。病菌在花期侵染后残留在柱头上或花瓣上,继而向绿果、果面、果柄扩展,重症植株病菌会侵染叶柄,呈现大块褐色病斑。染病的绿果呈灰白色、软腐。重度感染的病果会腐烂,病部长出浓密的灰白色霉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