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鬼斑病和斑枯病主要发生在保护地内,病菌在保护地内的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病菌寄生能力较弱,只能通过寄主的伤口、衰老的器官和衰弱的花器等组织侵入。蘸花造成花瓣不易脱落成为易感染的部位,致使果实受害,花期为侵染高峰期,尤其在果穗膨大期浇水后,病果剧增,是烂果高峰期。对湿度要求很高,低温、高湿、弱光有利于发病。种子或栽培环境带菌是病害侵染蔓延的“火种”,如果番茄留种田有灰叶斑病发生,那么采收的种子就很可能携带病菌,从而为病害的爆发埋下隐患。在番茄老产区或重茬地块,番茄灰叶斑病作为一种频发病害难以根除,病菌在植株残茬或土壤中越冬,在第二年温度回升湿度适宜的条件下,就会重新恢复侵染能力。温湿条件适合病原菌侵染是病害形成对番茄生长影响的关键,病菌孢子的存在使病害有了侵染和爆发的可能,但要形成对番茄生长的影响,还需要满足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使病菌孢子得以大量繁殖侵染,并在形成一定的群体规模后影响番茄的生长发育。番茄斑枯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壳针孢属番茄壳针孢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多年生茄科杂草上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源。播种带菌种子,也可引起田间初次发病。发病后,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从寄主叶背、萼片、花梗的气孔侵入,引起寄主发病,后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重复再侵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