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灰斑病的发生症状?

2025-06-21 12:04

大豆灰斑病对大豆叶、茎、荚、籽实均能造成危害,以叶片和籽实最重。子叶上病斑圆形、半圆形或椭圆形,深褐色,略凹陷。成株叶片染病初现褪绿小圆斑,后逐渐形成中间灰色至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蛙眼斑,大小2~5mm,有的病斑呈椭圆或不规则形,湿度大时,叶背面病斑中间生出密集的灰色霉层,发病重的病斑布满整个叶片,融合或致病叶干枯。茎部染病产生椭圆形病斑,中央褐色,边缘红褐色,密布微细黑点。荚上病斑圆形或椭圆形,中央灰色,边缘红褐色。豆粒上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暗褐色,中央灰白,病斑上霉层不明显。

防治方法:

1.种子处理:播前可进行人工粒选以病粒;或用种子重量0.3%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多福合剂拌种。

2.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抗病力强的品种叶片上病斑数量少,病斑小,籽粒被害轻。经鉴定,抗病力较强的品种(系)有合584、合383、合585、合597、东农61~2546、早生裸、中生裸等。

3.药剂防治:有效药剂有70%甲基托布津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在叶片发病初期和结荚期各喷1次。

4.栽培防病:遗留田间的病残体在收获后要及时翻犁,以减少越冬菌源量;实行大面积与非寄主植物如小麦、玉米、棉、麻、薯类等作物轮作。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