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立枯病的发病规律有哪些?

2025-06-21 14:20

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且可在土壤中腐生2~3年。菌丝能直接侵入寄主,通过水流、农具传播。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温湿度过高或反季节栽培极易诱发病害,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该病除为害豆类外,还可侵染瓜类、茄果类、白菜、油菜、甘蓝等作物。病菌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或在种子上越冬。种子上附着的卵孢子是最主要的初侵染来源,病残体上的卵孢子侵染的机会较少,病苗则是再侵染源。发病的适宜温度是20~22℃,高于30℃或低于10℃均不发病。卵孢子形成的适宜温度为15~20℃,气温为15℃时,带病种子上的卵孢子发芽率高达16%,20℃为1%,25℃时则不发芽。因而7~8月份因多雨、高湿,发病重。东北、华北地区发病较南方长江流域严重。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