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疮痂病的传播途径?

2025-06-20 14:32

病薯长出的植株极易发病,健薯播入带菌土壤中也能发病。适合该病发生的温度为25—30℃,中性或微碱性砂壤土发病重,ph5.2以下很少发病。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白色薄皮品种易感病,褐色厚皮品种较抗病。马铃薯疮痂病由疮痂病链霉菌引起病菌潜伏在大多数马铃薯生长的土壤里。块茎生长的早期表皮木栓化之前,病菌从皮孔或伤口侵入后染病,当块茎表面木栓化后,侵入则较困难。最初症状是块茎表面发生褐色模糊的大如针尖的凸起,进一步发展增大,淡褐色消失,患病组织硬结。病斑之下栓皮细胞大量产生,最后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疮痂状硬斑。疮痂病菌可以在腐生性土壤中存活,一旦遇到适宜发病的条件,病菌孢子或菌丝就会从块茎的皮孔、伤口、气孔进入块茎为害。通过喷雾药液传导至根部杀死病菌,在有效保护期内杀死周边病菌对幼果形成保护,并修复幼果伤口减少病菌侵染途径。马铃薯疮痂病的病菌能在土壤中腐生,也能在种薯上越冬。种薯和土壤均可传病,由皮孔及伤口侵入块茎。马铃薯块茎表面木栓化组织形成后难被侵入。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