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枯病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主要影响苗木的生长。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和种子处理。农业防治措施有严格选用无病菌新土育苗、苗床土壤处理、实行轮作、秋耕冬灌、土地平整和适期播种、以及加强田间管理。种子处理则包括药剂拌种和种衣剂处理。立枯病的症状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主要表现为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的椭圆形或不规则暗褐色病斑,病苗早期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部逐渐凹陷、溢缩,有的渐变为黑褐色,当病斑扩大绕茎一周时,最后干枯死亡,但不倒伏。苗床湿度大时,病部可见不甚明显的淡褐色蛛丝状霉。在苗木后期被侵染时,苗木已进入木质化,根皮和细根感病后,组织腐烂、坏死,使地上部分失水萎蔫,但直立不倒伏。拔起病苗时,根皮留于土中,俗称"脱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