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白发病是系统性侵染病害,以土壤传播为主。从种子萌芽到成熟的各个生育阶段都可发病,谷子自种芽侵染后在不同器官上,陆续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包括“芽腐”、“灰背”、“白尖”、“枪杆”、“白发”和“看谷老”等,可通过这些症状进行识别。“灰背”是苗期鉴别白发病的依据,发生较轻的可以正常抽穗。灰背苗可发展为白尖、枪杆和看谷老,但也有的病苗前期不出现灰背,后期却变为白尖、白发或看谷老。
在防治措施上,拔除病株是关键。孕穗期白尖出现前应彻底拔除灰背病株,白尖症状显现但尚未开裂前也要拔除,每隔6-7天一次,连续拔几次,包括白发、看谷老等病株。拔掉的病株要集中烧毁或深埋,防止病菌扩散。轮作倒茬是减少土壤带菌的有效措施,结合拔除病株,一年轮作可收到一定效果,严重地块至少应实行三年轮作。种子消毒处理可用40%敌克松粉、萎锈灵粉或50%地茂散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7%拌种,防治效果可达40-50%。清水洗种5次,晾干播种,也可减少种子带菌传病。选用抗病良种,如山西的许村黄、油绳谷、瓦屋里,内蒙古的5802、5814、黄玉2号等。
适时晚播,改进栽培方法,根据气候条件与品种特性,适期晚播、浅播,不使覆土过厚,促使幼苗提早出土。施用不带病原菌的净肥,有条件的地方可按每亩10千克,集中条施硫铵等化肥,促施幼苗茁壮,提早出土。及时中耕除草,特别要清除田间、地头的狗尾草。化学防治方面,田间发现谷子“灰背”病株应立刻喷药,药剂可选用甲霜灵、烯酰吗啉、霜脲锰锌、甲霜灵锰锌、普力克等治疗霜霉病的药物,间隔七天再用药一次。同时发现“白尖和枪杆”一定要在病株卵孢子散落前拔除深埋,降低来年侵染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