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灰斑病是常发性病害,由大豆尾孢菌真菌侵染而发病,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均有影响,一般地块减产10—15%,危害严重的地块减产可达30%以上。灰斑病主要危害大豆叶片,病斑开始呈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展为圆形,边缘褐色,中部灰色或灰褐色,直径1—5毫米,有时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气候潮湿时,病斑表面密生灰色霉层。发斑严重时叶片上布满斑点,相互合并使叶片干枯。
荔枝霜疫病是荔枝果实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在广东、广西、福建都有发生,可造成大量落果和烂果,严重影响鲜果贮藏和外销。霜疫霉病主要为害近成熟的果实,亦可为害青果和叶片。果实受害多从果蒂开始,初在果皮表面出现褐色不规则病斑,以后扩大到全果变黑,果肉腐烂成浆,有刺鼻的酒味和酸味,并流出黄褐色汁液,病部表现长出白色霉状物。叶片受害先是出现褐色小斑点,后扩大成淡黄色不规则形病斑,天气潮湿时,表面长出白色霉层。
病菌以菌核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越夏,温度在20~30℃。病菌耐低温度,7—20℃大量产生孢子,苗期棚内温度15—23℃。弱光,相对湿度在90%以上或幼苗表面有水膜时易发病。花期最易感病,借气流,灌溉及农事操作从伤口、衰老器官侵入。如遇连阴雨或寒流大风天气,放风不及时、密度过大、幼苗徒长,分苗移栽时伤根、伤叶,都会加重病情。在温度较高、不适宜病菌生活的条件下,菌丝可形成大量抗性强的菌核,菌核在田间存活时间较长,条件适宜时菌核长出菌丝直接侵染植株。病菌借助水流、气流、农事操作,以及田间腐烂的病荚、残花、病叶等进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