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水稻上的病害,主要发生在叶鞘和叶片上。发病初期,先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发生椭圆形暗绿色的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大成为云纹状,中部灰白色,潮湿时变为灰绿色。防治应采用以农业防治为主的策略,选用抗病水稻品种、加强田间水浆管理、控氮增磷钾等。在此基础上及时开展药剂防治,以控制病害的发生及危害。
发病初期每亩地用10%己唑醇40毫升、营养叶面肥粒粒宝30毫升,兑水20到30公斤喷洒,效果明显。发病中后期用10%己唑醇55毫升、营养叶面肥粒粒宝30毫升,兑水30-40公斤,选在早晨露水未干时喷洒,能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田间防治措施包括:合理密植、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分蘖末期及时搁田、合理水份管理。在水稻分蘖末期至破口期,丛发病率达15%时,可用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或10%已唑醇悬浮剂或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等药剂喷雾防治。
育苗初期易发生猝倒病和真菌性病害,防病药剂有速克3、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生长发育期后的病害有黄萎病、绵疫病,防治重在轮作,严格土壤消毒,重施生石灰。发病始期用可杀得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