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稻曲病是一种烦恼病害,每当收获的时候,搅动稻谷,那黑呼呼的稻曲病的孢子灰尘,呛得人喘不过气来,弄得满身黑灰。稻曲病在水稻孕穗破口期间用药防治,效果最好。最迟不能超过抽穗始期,否则,防治效果大打折扣。防治稻曲病的常用农药有:井冈霉素、戊唑醇、烯唑醇、己唑醇。在水稻孕穗破口期,用5%井冈霉素水剂100~150毫升/亩对水50~75千克喷雾,可用43%戊唑醇悬浮剂10~15毫升/亩兑水40~50千克喷雾,可用5%己唑醇悬浮剂40~60毫升/亩兑水40~50千克,可用烯唑醇+井冈霉素、烯唑醇+三环唑、井冈霉素+戊唑醇、井冈霉素+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三唑酮、井冈霉素+嘧啶核苷类抗菌素等复配方法来防治水稻稻曲病。总之,水稻稻曲病在孕穗破口期,是使用药物防治的最好时期。水稻发生稻曲病后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据说每亩用45%咪鲜胺50克加25%吡唑醚菌酯20克,连续用药两次对已发生稻曲病的水稻有较好防效。苯甲·丙环唑是防治稻曲病的有效药种。预防稻曲病发生,关键要根据该病的发生规律,在水稻破口前5~7天用药,用药过早或过迟防效均会下降。生产上一般可以掌握在水稻叶枕平(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相平)或者在叶枕平后向后推2~3天用药。也可以以全田三分之一茎蘖的剑叶全部抽出为施药时间,此时距水稻抽穗约有7天。在水稻破口前3~4天用药,时间偏迟,对稻曲病的防效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