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灰斑病的病原是什么?

2025-06-09 13:28

大豆灰斑病菌为半知菌亚门,尾孢属,危害幼苗叶片、豆荚、子粒,子叶上病斑圆形,深褐色有裂纹。病菌的分生孢子梗生于病叶正反两面,以背面为多,无子座或子座较小,分生孢子梗5~12个束生,淡褐色,上下色泽均匀,不分枝。种子带菌引致幼苗子叶发病,在病残体上越冬的病菌释放出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先侵染底部叶片,后进行重复侵染向上蔓延。属半知菌亚门: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残体上产生的分生孢子比种子上的数量大,是主要初侵染源。种子带菌后,长出幼苗的子叶即见病斑,温湿度条件适宜时病斑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病菌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大豆灰斑病是由大豆尾孢引起的、发生在大豆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茎、荚及种子。大豆子叶上的病斑通常以圆、半圆为主,产生病变后的子叶颜色为深褐色。大豆灰斑病原为黑龙江省东部低洼易涝地区的主要病害,1963年统计,合江地区因灰斑病损失大豆达1000万千克,80年代以来,逐步向西扩大蔓延,现已成为全省性的大豆病害。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迎茬面积增加,使灰斑病愈来愈重。大豆灰斑病是辽宁省大豆生产中常发生的间歇性流行病害。病害流行年份,造成大豆产量、品质严重损失,一般可减产5%-10%,严重时可减产30%-50%,百粒重下降2-3克,蛋白质和油份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