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虫蛀食果实、种子等,果实被害,从蛀孔分泌黄褐色透明胶质及虫粪,果实变色脱落或胀裂或腐烂,果内充满虫粪。桃蛀螟以幼虫危害为主。第1代幼虫主要危害李、杏和早熟桃果,第2代幼虫危害玉米、向目葵花盘、蓖麻籽花穗籽粒和中晚熟桃果,第3代幼虫主要危害栗果。为害玉米时,把卵产在雄穗、雌穗、叶鞘合缝处或叶耳正反面,百株卵量高达1729粒。主要蛀食雌穗,取食玉米粒,并能引起严重穗腐,且可蛀茎,造成植株倒折。初孵幼虫从雌穗上部钻入后,蛀食或啃食籽粒和穗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钻蛀穗柄常导致果穗瘦小,籽粒不饱满。蛀孔口堆积颗粒状粪渣,一个果穗上常有多头桃蛀螟为害,也有与玉米螟混合为害,严重时整个果穗被蛀食,没有产量。危害高粱时成虫把卵单产在吐穗扬花的高粱穗上,一穗产卵3—5粒,初孵幼虫蛀入高粱幼嫩籽粒内,用粪便或食物残渣把口封住,在其内蛀害,吃空一粒又转一粒直至三龄前。三龄后吐丝结网缀合小穗中间留有隧道,在里面穿行啃食籽粒,严重的把高粱粒蛀食一空。此外还可蛀秆,为害情况参见玉米螟。为害玉米时,主要蛀食雌穗,也可蛀茎,受害株率达30%—80%,在四川宜宾从秋玉米抽雄至蜡熟阶段把卵产在雄穗、雌穗、叶鞘合缝处或叶耳正反面,百株卵量高达1729粒。该虫食性杂,以幼虫在萼筒内、梗洼或果面处吐丝蛀食果。2龄后蛀入果内为害,蛀孔处排出有细丝缀合的褐色颗粒状粪便,随蛀虫的深入,果内也有虫粪,果实易腐烂,造成果实无食用价值。桃蛀螟的危害很大,在开花的季节幼桃蛇螟卵就在花里,不好结果实,结出果带卵也会从内部坏,危害严量和销售的。越冬幼虫在4月开始化蛹,5月上中旬羽化,5月下旬为第一代成虫盛发期,7月上、8月上中、9月上中,依次为第二、第三、第四代成虫盛发期,第一、二代主要危害桃果,以后各代转移到石榴、向日葵等作物上危害,最后一代幼虫于9、10月间,在果树翘皮下、堆果场及农作物的残株中越冬。桃蛀螟危害症状是:初孵幼虫啃食花丝或果皮,随即蛀入果内,同时排出黑褐色粒状粪便,堆集或悬挂于蛀孔部位,遇雨从虫孔渗出黄褐色汁液,引起果实腐烂。幼虫一般从花或果的萼筒、果与果、果与叶、果与枝的接触处钻入。桃蛀螟危害特点:桃蛀螟食性极杂,寄主植物多达40余种。可危害板栗、石榴、桃、枣、山楂、梨、李、杏、梅、苹果、葡萄、柿、樱桃、核桃、柑桔、甜橙、脐橙、柚、枇杷、龙眼、无花果、荔枝、芒果、木菠萝、木瓜、银杏等果树;扁豆、青茄、姜科等蔬菜;向日葵、蓖麻、高粱、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松、杉、桧柏、臭椿等林木。近年来,桃蛀螟在中国各果树产区发生普遍,给北方果树产业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在有些寄主上甚至是毁灭性的。桃蛀螟幼虫不仅蛀食果实,影响果实发育,导致变色、脱落,而且该虫在果内排泄粪便,对果实产量、品质和商品价值等造成严重影响。以山东地区为例,调查发现,在板栗、石榴、桃上危害尤为严重。据报道,桃蛀螟造成的板栗虫果率为20%~40%,最高可达60%。石榴近年来发生日趋严重,果园受害率在20%~40%,严重时达40%~70%,大发生时达90%,导致毁园。桃生长季调查发现,未套袋桃园桃蛀螟蛀果率在35%以上,损失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