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多发生于菜株生长中后期及贮藏期,包心期为发病盛期。起初植株外叶在白天萎蔫下垂,逐渐失去恢复能力,结球外露,茎基部与地面接触处变褐色腐烂,充满灰黄色粘稠物质,并有恶臭味。还有些病株先从外叶边缘和心叶腐烂,并向植株下部蔓延,造成整株瘫软。最初发病于接触地面的叶柄和根尖部,叶柄发病部位呈水渍状,外叶失去水分而萎蔫,最后整个植株枯死。生长后期发病时,首先出现水渍状小斑点,叶片半透明,呈油纸状,最后整株软化、腐烂,散发出特殊的恶臭。黄条跳甲、甘蔗黑蟋蟀等虫害严重时,病菌从伤口处大量侵入,导致病害加重。有时,在运输途中发生软化腐烂现象。高温高湿外部环境是发病的诱因。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50%消菌灵可溶性粉剂1500~2000倍液、6%施特灵水剂300~400倍液、20%噻森铜悬浮剂500~10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以上效果都不明显的情况下可选用病腐康(春雷霉素+恶霉灵+多抗霉素+溴氯海因)1000倍稀释液叶面均匀喷施。
如何防治白菜软腐病:选用高抗软腐病的大白菜品种,是防治大白菜软腐病最有效的措施。选用排灌方便的壤土或沙壤土栽培,禁止黏土地和低洼地栽培。适期播种,尽量让结球期避开高温高湿季节。降低病原基数,禁止和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及时清除病株,收获后及时清理病残体。实行垄作或高畦栽培,保持根系处于疏松透气的状态。防止暴雨积水和大水漫灌,保持田间无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