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2025-05-29 07:51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传播方式途径:日光温室黄瓜病部溢出的菌脓,借棚顶水珠下落、结露或飞溅传播蔓延,进行重复侵染。发病条件包括:(1)低温、高湿、重茬的温室、大棚发病重;(2)病菌在种子或病株残体上越冬,翌春通过雨水或灌溉水溅到茎、叶上发病,菌脓通过雨水、昆虫、农事操作等传播;(3)发病适宜温度为18~25℃,相对湿度75%以上,降雨多、湿度大、地势低洼、管理不当、连作、通风不良时发病严重;(4)磷、钾肥不足时发病也重;(5)黄河以北地区露地黄瓜7月中旬为发病高峰期,棚室黄瓜4~5月为发病盛期。病菌附着在种子内外或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存活期1~2年,借助雨水、灌溉水或农事操作传播,通过气孔或伤口侵入植株。带菌种子萌发时侵染子叶,病菌从伤口侵入潜育期2~5天,发病后通过风雨、昆虫和人的接触传播,进行多次重复侵染。棚室栽培时,空气湿度大,黄瓜叶面结露,病部菌脓随叶缘吐水及棚顶水珠飞溅传播蔓延,反复侵染。露地栽培时,随雨季及田间浇水,病情扩展,北方露地黄瓜7月中下旬达高峰。此病发病适温24~28℃,最高39℃,最低4℃,49~50℃环境中10分钟死亡。相对湿度80%以上,叶面有水膜时极易发病,属低温、高湿病害。病斑大小与湿度有关,夜间饱和湿度持续超过6小时者病斑大,湿度低于85%或饱和时间少于3小时病斑小。昼夜温差大、结露重且时间长时发病重。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