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冠腐病发病规律是什么

2025-05-28 22:07

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土壤、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种子带菌率有的可高达90%以上,带菌率高的通常也发病重;土壤带菌是该病害的另一种重要初侵染源,病菌一般可以在土壤中存活1~2年,所以连作年数越多的花生田病菌积累越大,越易发病。花生播种后,越冬病菌产生分生孢子侵入子叶和胚芽,严重者不能出土,直接死亡;轻者出土后在根茎部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高温高湿或旱湿交替有利于发病。土壤瘠薄、排水不良,管理粗放的地块发病重。

为害花生生产的主要病害有茎腐病、立枯病、冠腐病、白绢病、叶斑病、病毒病等;主要的害虫有地下害虫、新黑地蛛蚧、根结线虫、红蜘蛛、蚜虫、棉铃虫等。采取合理的农业、生物防治,并辅以化学药物防是有效解决花生生产中的病虫害问题,对花生优质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茎基部染病先出现稍凹陷黄褐斑,边缘褐色,病斑扩大后表皮组织纵裂,呈干腐状,最后仅剩破碎纤维组织,维管束的髓部变为紫褐色。病部长满黑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株地上部呈失水状,很快枯萎而死。果仁染病腐烂且不能发芽,长出黑霉。侵染子叶与胚轴接合部,使子叶变黑腐烂。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