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小麦赤霉病,掌握见花就打的原则,田间有小麦扬花初期就可以用药防治,用药时间便于掌握,且防治效果好。适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有氰烯菌酯、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咪鲜胺、戊唑醇、烯肟菌酯等,喷雾防治后一周再防治一次。晴天见花打;阴天见穗打;雨天抢前打。小麦抽穗扬花期,若天气预报有连续2-3天阴雨天气,应抢在雨前及时喷药保穗,一般需连续防治2次。防治药剂包括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咪鲜胺等。
1.深耕灭茬、及时追肥。深耕灭茬可将病菌深埋于地下,是减少菌原的重要途径。追肥不能过晚,否则容易造成贪青晚熟,延长病菌侵染时间,增加侵染机会,且造成无效分蘖多,加重流行。
2.选用抗耐避病品种。尽管没有专门的小麦抗病品种,但品种间存在很大差异,特别要选择抗病品种。选择品种时还需考虑以下原则:①适当株高,②抽穗一致,③穗层整齐,④花药残留时间短,⑤灌浆速度快。
3.药剂防治方法。每亩可选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200毫升,或40%戊唑·咪鲜胺水乳剂20~25毫升,或28%烯肟·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95克,对水30~45公斤细雾喷施。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多因降雨多、植株感染细菌造成,需及时喷洒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药剂杀菌,也可使用氰烯菌酯、多·铜喷雾等药剂防治,每隔5~7天喷洒一次,连续使用3~4次。此外,在播种前用增产菌剂拌种,在扬花期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喷雾防治赤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