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纹枯病的危害特征是什么?

2025-05-26 23:29

芽鞘部为褐色,后期会发展成幼芽腐烂。3~4叶期间,叶鞘上会出现灰褐色的斑点,叶片枯黄,严重时可造成麦苗死亡。在拔节期间,根茎部会出现黑褐色的斑点。小麦受纹枯菌侵染后,在各生育阶段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烂芽芽鞘褐变,后芽枯死腐烂,不能出土;病苗枯死发生在3—4叶期,初仅第一叶鞘上现中间灰色,四周褐色的病斑,后因抽不出新叶而致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拔节后在基部叶鞘上形成中间灰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斑,病斑融合后,茎基部呈云纹花秆状;枯株白穗病斑侵入茎壁后,形成中间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近圆形或椭圆形眼斑,造成茎壁失水坏死,最后病株因养分、水分供不应求而枯死,形成枯株白穗。小麦纹枯病是一种以土壤传播为主的真菌病害。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高产品种的推广和大水、大肥的麦田管理,其危害日趋严重。此外,有时该病还可形成病侵交界不明显的褐色病斑。特征:发生在小麦的叶鞘和茎秆上。小麦拔节后,症状逐渐明显。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产生黄褐色椭圆形或梭形病斑,以后,病部逐渐扩大,颜色变深,并向内侧发展为害茎部,重病株基部一、二节变黑甚至腐烂,常早期死亡。小麦生长中期至后期,叶鞘上的病斑呈云纹状花纹。病斑无规则,严重时包围全叶鞘,使叶鞘及叶片早枯。在田间湿度大,通气性不好的条件下,病鞘与茎秆之间或病斑表面,常产生白色霉状物。在上面,初期散生土黄色或黄褐色的霉状小团,担孢子单细胞,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基部稍尖,无色。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