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葱霜霉病有何发病规律?

2025-05-25 13:48

冬季高温多雨或3~4月高温多雨年份常有病害发生,平均气温15℃时春秋各发生一次病害,尤其在4~5月降雨多时容易发病。连作、排水不畅、低洼地、阴地等通风不良的地块病害较多。厚播、施肥过多的苗床,由下湿度大,有利于病害发生。大葱霜霉病可侵染大葱、洋葱和香葱等,主要危害叶及花梗。花梗上初生黄白色或乳黄色较大侵染斑,纺锤形或椭圆形,其上产生白霉,后期变为淡黄色或暗紫色。中下部叶片染病,病部以上渐干枯下垂。假茎染病多破裂,弯曲。鳞茎染病,可引致系统性侵染,这类病株矮缩,叶片畸形或扭曲,湿度大时,表面长出大量白霉。大葱霜霉病的病菌喜潮湿环境,降雨多的天气发病明显加重。3-5月开春温度适宜,同样适宜病菌发育。全株染病的越冬大葱,停止生长,株高降低;叶片加厚、黄变而弯曲。春秋阴雨连绵时,可形成白色霉层,黄变枯萎。再感染的大葱,叶片和花梗上出现黄白色长椭圆形大病斑,表面上有白色霉层,后变为绿色或暗紫色。严重时,病株呈淡黄色枯萎。该病斑上生出杂菌后,有时还形成黑绒状霉层。该病菌生成卵孢子和分生孢子。卵孢子在干枯的病叶组织内,而分生孢子在叶表面形成。病菌以卵孢子和菌丝形态附在叶片上越冬,翌年形成分生孢子后,成为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在夜间形成,白天飞散。泡于从叶片气孔处侵入,经5~10日潜伏期发病,叶表面形成许多分生孢子,成为再侵染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