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细菌性疫病的发生规律:病原细菌主要在被感染的茎叶中或土壤中越冬,也可在种子内部或粘附在种子外部越冬,0.01%的发病几率足以引起该病流行。一般播种带菌种子,在幼苗出土后即可引起发病,发病部位溢出的菌脓可借风雨、昆虫及农事操作传播,从植株的气孔、水孔或伤口侵入,即可再侵染引起发病。该病的适宜的发病温度在24℃~32℃、相对湿度在95%以上。田间虫害重、高温高湿、雾大露水重、暴雨后天气转晴及农事操作时造成伤口过多,高温闷热天气最易诱发该病的发生。田间栽培管理不当,大水漫灌,肥力不足或偏施氮肥,造成长势差或徒长,皆易加重发病。病害是由黄单胞杆菌侵染引起的。病菌主要在种子内越冬,也可在棚室内越冬。种子内的病菌可存活2〜3年。病残体在土壤中腐烂后,病菌随即死亡。带病种子萌发后,病菌为害子叶和生长点,产生的菌脓借气流、灌溉水和昆虫传播,病菌从水孔、气孔及伤口等处侵入。子叶发病后有时不产生菌脓,而在寄主的输导组织内扩展,以后迅速蔓延到植株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