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防为主。要注意选用抗病品种,重病田实行2—3年轮作。田间出现病瘤后,及时清除并深埋,适时深耕以减少初侵染源。种子处理也是重要措施。玉米瘤黑粉病可在玉米生长的各个阶段和地上部的任何部位发病,被侵染部位产生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瘤状物。病瘤初呈银白色,有光泽,内部白色,肉质多汁,迅速膨大、外露,表面变暗,略带淡紫红色,内部变灰至黑色,失水后外膜破裂,散出大量黑粉,即病菌的冬孢子。果穗发病可部分或全部变成较大瘤体,叶上发病则形成密集成串小瘤。同一植株上常可多处生瘤,也可在同一位置上有数个病瘤聚集在一起。防治方法包括轮作倒茬,清洁田园,清除病残体,减少菌源。及时防治虫害如玉米螟、蓟马、蚜虫等,减少由于虫害而造成的伤口感染。药剂防治在玉米抽雄前喷50%的多菌灵或5%福美双,防治1〜2次,可有效减轻病害。由于玉米瘤黑粉病初侵染时间长,而药剂残留效期短,玉米生育期间喷药防治效果往往不太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