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流胶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病害,主要包括病原物、害虫、机械损伤、嫁接不当、地势低洼积水、施肥不当等。病原物如桃树干腐病、腐烂病、炭疽病、穿孔病等病害危害枝干,使病株生长衰弱,降低抗性,易出现流胶现象。害虫如介壳虫、蚜虫、吉丁虫、天牛、小蠹甲等造成的树体伤口也易诱发流胶病。机械损伤、嫁接时伤口未消毒、修剪过度、结果过多、地势低洼积水、化肥过量施用及使用敏感农药等均可引发流胶病。
流胶病多发生于桃树枝干,尤以主干和主枝杈处最易发生。初期病部略膨胀,逐渐溢出半透明胶质,雨后加重,胶质渐成冻胶状,失水后呈黄褐色,干燥时变为黑褐色。严重时树体全部流胶,皮开裂,皮层坏死,生长衰弱,叶色变黄,果小味苦,甚至枝干枯死。流胶病不仅削弱树势,影响正常生长和结果,降低产量,减少寿命,甚至导致树体死亡。
流胶病的原因可分为非侵染性和侵染性两种。非侵染性病源包括机械损伤、病虫害伤、霜害、冻害等伤口引起的流胶,以及管理粗放、修剪过重、结果过多、施肥不当、土壤黏重等引起的树体生理失调。侵染性病源则是由真菌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