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温高湿或干旱环境条件下易发生,发病适温20~25℃,相对湿度25%~85%,但以高湿条件下发病重。病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发病温度范围15-32℃;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40-95%;最适感病的生育期为成株期至生长中后期。发病潜育期5-7天。分生孢子萌发温度15-30℃。病菌对湿度要求较低,较低的相对湿度下病害也有流行的可能。该病病菌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温暖、潮湿条件易于感染,但在干旱、少雨情况下,由于植物生长不良抵抗力下降,而分生孢子仍可萌发侵染,故有时发病更重。早播和多肥时病重。在南方,病菌于伞形花科寄主植物上以无性孢子越冬。在北方,以子囊果在寄主上越冬。种子也可带菌。气温20-30℃,有适宜的湿度即可发病。该病在干旱、少雨情况下,植株抗病力下降,易发病。干湿交替有利于病菌侵入,受害重。在中国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胡萝卜白粉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9-11月。年度间入秋迟、温度偏高、少雨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作地的田块发病较重;栽培上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肥水不足引发早衰的田块发病重。1.高湿度的环境是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低温气候也适于白粉病的发生。发病的一般温度为16-24℃。2.多数白粉病中的耐干燥分生孢子发生的最适宜湿度为97-99%,水膜对孢子的萌发就不利。3.下雨后,天气干燥,田间湿度大,白粉病也非常容易发生。4.特别是在高温干旱和高温高湿交替出现的情况下,发病就会比较严重。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体在多年生寄主活体上存活越冬,也可以闭囊壳在土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子囊泡子引起初侵染,发病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多次重。该病在干旱、少雨情况下,植株抗病力下降分生孢子仍可萌发侵染,因此发病也不轻。干湿交替有利于病菌侵入,受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