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和茎杆,叶片上与叶鞘相连处易染病。病斑原型至椭圆形,褐色或者红褐色,易密集成行,小斑病融合成大病斑。高温高湿易诱发此病。发病初期,可用苯醚甲环唑、苯甲醚菌酯,异菌脲、戊唑醇,氟硅唑,吡唑醚菌酯等药剂加磷酸二氢钾交替使用喷雾防治。茎秆、苞叶、叶片均可受害。病斑初期为油渍状黄白色小斑点,后变褐色或紫黑色,圆形或椭圆形,有时连接成不规则型。病斑破裂后散出褐色粉末,即病菌的休眠孢子。防治方法:1.消除病残体。病株如做堆肥时,必须经高湿发酵后才能使用。2.重病地深耕翻或实行2年以上轮作。3.合理稀植,降低田间湿度,可减轻病害的发生。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株,深耕深埋,减少病菌初浸染来源。合理排灌,降低田间温度,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