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软腐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025-05-11 18:46

软腐病是细菌性病害,易在水中传播。通气不良、田里积水、水洗后块茎上有水膜造成的厌气环境,利于病害发生发展。温度高是软腐病发生和为害的最基本原因,以25-30℃为最适宜。在上述条件下,块茎腐烂发展很快,而在10℃以下时,腐烂停止发展,在土壤温度20-25℃以上时收获,块茎很容易感染此病。湿度太大,特别是块茎表面形成水膜,很有利于软腐病的发展。贮藏窖中相对湿度90%以上时,有利于腐烂的发展。在贮藏期间,尤其是贮藏初期,往往因通风不良而使块茎处于缺氧状态,这种条件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和腐烂的发展。生长中期,受到水淹,大水漫灌积水时间长,致使块茎处于缺氧状态,可引起软腐病的严重发展。温暖和高湿及缺氧有利于块茎软腐。地温在20℃~25℃或在25℃以上,收获的块茎会高度感病。施氮肥多也提高感病性。马铃薯软腐病防治需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避免大水漫灌,发病时需及时拔除病株,再用石灰消毒减少田间初侵染和再侵染源,还可以喷洒5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主要是雨水过多或植株过密光线不足等容易发生,干湿不均或高温。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