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白绢病主要危害花生的根、荚果及茎基部,初期表现为褐色软腐状,地上部根茎处出现白色绢状菌丝,病部逐渐变为暗褐色且有光泽。防治措施包括:1、合理轮作,病株率达10%的地块应实行2—3年轮作,重病地块需轮作3年以上,建议与禾谷类作物轮作。2、深翻改土与加强田间管理,花生收获前清除病残秧枝,收获后深翻土地,减少越冬菌源,播种后确保“三沟”配套,及时排水。3、药剂防治,播种期每亩用五氯硝基苯1公斤对细湿土20公斤施于播种沟内盖种,同时用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防治地下害虫,结荚初期喷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补海因1000倍液,发病期可用三唑酮、根腐灵、硫菌灵等药剂灌根,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