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黑穗病系统侵染,通过种子带菌传播,萌芽的冬孢子从谷子幼苗的胚芽鞘部位侵入幼苗,并随着生长点向上生长,进而到达分化的花序里,最后侵入幼嫩的子房里,破坏子房,形成大量的冬孢子,使谷穗变为黑穗,完成侵染发病过程。谷子黑穗病主要为害穗部,抽穗后表现症状。病穗初为灰绿色,后变为灰色,较短,直立。病粒较健粒略大,颖片破裂、子房壁膜破裂散出黑粉。
防治方法:
1.耕地选种。深耕土地,施足基肥,灌好底墒。种植优良抗病品种,播种前用种衣剂加新高脂膜拌种,可有效避隔离病毒感染,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按要求适期播种。
2.田间管理。按照作物需求,及时合理给水、施肥,追肥避免氮肥过多,增施磷、钾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孕穗期要喷施一次壮穗灵,强化作物生理机能,提高授粉、灌浆质量,增加千粒重。
粟粒黑穗病是茅期侵入的系统性病害。病原菌的厚垣孢子不能在土壤中越冬,主要是脱粒时病穗和健穗混合在一起,使健全籽粒的表面附着大量厚垣孢子,成为第二年的侵染来源。当种子萌发时,附着其上的厚垣孢子也萌发生出原菌丝侵入幼芽。在寄主体内,原菌丝迅速地生长和分枝,侵入生长锥内。而在抗病品种上,侵入的菌丝不产生分枝,很少有菌丝能侵入生长点的分生组织。
黑穗病通过种子和土壤传病,主要是土壤传染,厚垣孢子在土内存活3年左右,在高粱种子露白尖到芽长1—1.5厘米时,侵染幼芽。散黑穗,坚黑穗病菌主要是以厚垣孢子在种子表面附着,带病种子播种后,病菌与种子同时发芽,侵入寄主组织。病菌侵入后,菌丝蔓延到幼苗生长锥,以后随着植株生长点向上生长而伸长,最后在穗部形成冬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