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菌可随种薯越冬,也能在土壤中腐生多年。病菌由病薯、土壤、家禽粪便及地面流水传播,通过幼薯皮孔或伤口侵入引发病害。薯块表皮木栓化后,病菌难以侵入。适宜发病温度为25-30℃,土壤干燥时病情加重。中性或微碱性砂壤土发病较重,品种间抗病性存在差异,白色薄皮品种易感病,褐色厚皮品种较抗病。定植后,菌源通过种块创伤面接触寄主,潜育侵染繁殖,待幼果膨大时与土壤摩擦形成伤口,温湿度适宜时导致病害发生。
病菌可随种薯越冬,也能在土壤中腐生多年。病菌由病薯、土壤、家禽粪便及地面流水传播,通过幼薯皮孔或伤口侵入引发病害。薯块表皮木栓化后,病菌难以侵入。适宜发病温度为25-30℃,土壤干燥时病情加重。中性或微碱性砂壤土发病较重,品种间抗病性存在差异,白色薄皮品种易感病,褐色厚皮品种较抗病。定植后,菌源通过种块创伤面接触寄主,潜育侵染繁殖,待幼果膨大时与土壤摩擦形成伤口,温湿度适宜时导致病害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