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枯萎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通常在花期开始发病。病害由茎基迅速向上发展,导致茎一侧或全茎变为暗褐色并凹陷,茎维管束变色。病叶叶脉变褐,叶肉发黄,最终全叶干枯或脱落。病菌通过流水、雨水、农具、土壤、肥料等传播。
病株各部位均可受害。病叶初呈淡绿色,逐渐变为浅黄色,叶缘尤其是叶尖部分常变黑焦枯。叶片自下向上逐渐变黄枯萎,病叶常扭折、弯曲,干枯脱落。病株茎基部有黑褐色病斑,稍凹陷,潮湿时常产生粉红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座。茎基部病斑逐渐向上发展,致使茎上部分嫩尖倾斜或下垂,最后整个植株枯死。
根系受害,侧根和主根上均产生褐色至黑褐色条纹,逐渐发展,可导致主根变黑,皮层腐烂,须根全部坏死并消失。病株根系弱小,极易拔出。剖开病茎,可见维管束变黑。菜豆发病后,下部叶片先萎蔫、变黄,然后逐渐向上扩展,叶脉变褐,以后全株叶片枯黄脱落。病株根系发育不好,侧根少,变褐腐烂,容易拔起。剖视染病根、茎,可见维管束呈褐色。花期以后发病,结荚显著减少,荚背及腹部缝合线也呈黄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