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青枯病是由青枯假单细胞杆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作物根部的伤口。病菌侵入作物后进入维管束,通过增殖堵塞输导系统,使水分不能进入茎叶而引起青枯。病菌喜高温高湿环境,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为10-40℃,最适发病环境为土壤温度20-25℃,土壤pH6.6。最适感病的生育期为座果期,发病潜育期10-20天,病菌致死温度为52℃经10分钟。
植株发病时,顶部叶片白天枯萎,阴天或早晚恢复,2-3天后叶片保持绿色但全株枯萎。切开病茎,导管呈褐色,切口浸水后流出白色混浊的菌液。当土温达到20-25℃,气温30-37℃,土壤水分质量分数达25%以上时发病严重。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翌年春借助雨水、灌溉水传播,从伤口侵入,经潜伏和繁殖,至成株期遇高温高湿条件向上扩展,在维管束导管内繁殖,堵塞导管或使细胞中毒,导致叶片萎蔫。病菌也可进入邻近薄壁细胞,使茎上出现水浸状不规则病斑。土壤温度20℃时出现发病中心,25℃时出现发病高峰。久雨或大雨后转晴,气温急剧升高,病情加重。
病原菌为青枯假单细胞杆菌,短杆状,单胞,两端圆,单生或双生,大小(0.9-2.0)微米×(0.5-0.8)微米,极生鞭毛1-3根。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圆形或不正形,稍隆起,污白色或暗色至黑褐色,平滑具亮光。革兰氏染色阴性,能利用多种糖产生酸,不能液化明胶,能使硝酸盐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