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菌属于弱寄生真菌,生存在多种有机质上,在条件适宜时,形成大量分生孢子,并通过气流传播,在有机物上产生菌丝。该病菌喜酸性,培养料呈酸性及含水量偏低的条件有利于该病菌的生长和发生蔓延。在出菇期间,空气相对湿度过低、培养料含水分偏低、幼菇生长衰弱、残留在菇床上的菇根未及时清除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青霉菌适应性强,分布广,产生的分生孢子数量多,孢子通过空气、土壤、肥料、植物残体等传播。青霉不仅是食用菌的重要杂菌,也是农产品的主要病原,常引起储粮霉变、水果腐烂、花卉种球品质劣变。青霉的适生条件为温度20~30℃,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喜欢在酸性环境中生长。
(1)采完菇后,及时清理菇床,将瘦弱的幼菇及菇床上残留的菇根集体处理,减少病菌的发生。
(2)加强菇房栽培管理,适时通风透气,降低空气相对湿度以减轻危害,局部发生危害可用5—10%生石灰液冲洗,然后盖上湿纱布。
(3)控制培养基呈中性至弱碱性反应,科学调节培养料的酸碱度,在拌料时可加入1%的石灰调节酸碱度,采完第一潮菇后,喷洒一次2%的石灰水清液1次。
(4)发病初期在菇床上喷洒1:500倍的25%多菌灵或1:800倍的70%甲基托布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