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妊娠母牛的饲喂上要保证饲料的全价,确保青绿饲料和矿物质的供给,缺乏青绿饲料时需添加补充剂,钙和磷按比例供给,缺硒地区应补硒,冬季提供足量胡萝卜。干奶期奶牛应加强自由运动,多晒太阳,夏季注意防暑降温。牛的体况不宜过肥,中等膘情以上需减少精饲料量,以防胎儿过大。胎衣不下在牛的生产中较为常见,但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合理运动和饲料配比,可有效预防该病。若出现胎衣不下应及时治疗,主要方法包括:(1)剥离胎衣,对易剥离的牛进行剥离;(2)抗生素疗法,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四环素或土霉素2-4克)装于胶囊,以无菌操作送入子宫,隔日一次,共2-3次。胎衣不下指母畜在娩出胎儿后,胎衣在第三产程的生理时限内未能排出,一般病牛无全身症状,但食欲和产奶量下降。子宫弛缓或外伤时可能出现全身症状,胎膜排出前子宫颈闭锁可导致严重子宫炎并伴有全身症状。治疗原则是尽早采取全身性抗生素疗法,防止胎衣腐败吸收,并促进子宫收缩。微生物病原感染、环境因素和子宫收缩无力是胎衣不下的主要原因。微生物病原感染包括沙门氏菌、布氏杆菌、李氏杆菌、弓形虫、霉菌等引发的胎盘炎症和子宫内膜炎症。环境因素如分娩时外界刺激或干扰导致应激反应,抑制子宫肌正常收缩功能。子宫收缩无力则与产前母牛饲草单一、营养不良、缺乏日照及运动、过度劳役、难产、流产、早产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