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菌核病的发病规律是怎样的?

2025-04-23 14:19

病菌寄主范围很广,已知有19科71种植物,主要以菌核在土中越冬,萌发时产生子囊盘及子囊孢子,藉气流传播,先侵染衰老叶片及果托等处,再进一步侵染果实及茎部。武汉郊区一般在4、5月间为发病期,过度密植,棚内湿度高,地面潮湿,均易引起茎腐和果腐。番茄菌核病以菌核在土中或混在种子中越冬或越夏,是该病的初侵染源。菌核干燥条件下,存活4-11年,水田经1个月腐烂。菌核遇有适宜条件萌发,借风雨随种苗或病残体传播。病原首先侵入衰老叶和尚未脱落的花瓣,发病组织腐烂,再侵染白病健部接触传染。温度高于15℃,相对湿度大于85%,利于发病。因此早春或晚秋保护地上的植株容易发生和流行。要深翻,使菌核不能萌发。实行轮作,培育无病苗。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有条件的覆盖地膜,抑制菌核萌发及子囊盘出土。发现子囊盘出土,及时铲除,集中销毁。注意通风排湿,减少传播蔓延。建议氟吗啉250克/升,嘧菌酯48-90毫升/亩喷雾,69%烯酰·锰锌133-200克/亩喷雾,722克/升霜霉威60-100毫升/亩结合氨基酸叶面肥防治,间隔七天一次,连防两到三次。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