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轮纹病是苹果枝干和果实的重要病害之一,常与干腐病、炭疽病等混合发生。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枝干病部组织中越冬。春季由分生孢子器产生分生孢子,涌出灰白色孢子角。春雨中分生孢子传播到枝干伤口、皮孔和果实皮孔附近,产生芽管侵入树体并潜伏。带菌果在近成熟期和贮存期发病。品种抗病性有差异,富士、王林、千秋等品种高度感病。
枝干发病时,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暗褐色、水渍状或小溃疡斑,稍隆起呈疣状,圆形。后失水凹陷,边缘开裂翘起,扁圆形,直径达1厘米左右,青灰色。多个病斑密集,形成主干大枝树皮粗糙,故称“粗皮病”。斑上有稀疏小黑点。
果实受害初期以果点为中心出现浅褐色圆形斑,后变褐扩大,呈深浅相间的同心轮纹状病斑,外缘有明显的淡色水渍圈,界线不清晰。病斑扩展引起果实腐烂,烂果有酸腐气味,有时渗出褐色粘液。后期病斑软腐但不凹陷,短期内全果腐烂,有酸臭味,最终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