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病主要为害匍匐茎和叶片,花和果实也可染病,发病适宜温度为30℃左右,属典型的高温性病害。发病症状可分为局部病斑和整株萎蔫两种。匍匐茎、叶柄和叶片发病时,发生近黑色的长圆形、纺锤形或椭圆形局部病斑,病斑呈溃疡状,并向下凹陷,病斑包围叶柄或匍匐茎一周时,病斑以上部分枯死,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出肉色霉菌。有时叶和叶柄上产生污斑状病斑。整株萎蔫型病株在发病初期,只有1~2片幼叶白天萎蔫下垂,傍晚恢复,但几天后即枯死。无病新叶保持绿色不表现畸形,枯死株茎部由外到内逐渐变成褐色,只有维管束不变色。果实受害初期产生近圆形病斑,淡褐至暗褐色,果实成熟前病斑迅速扩大,软腐凹陷,后期空气湿度大时,病斑上出现黏稠状肉红色分生孢子团,果实变软腐烂。草莓炭疽病主要发生在草莓的叶片、叶柄、匍匐茎、根茎、花和果实上。夏季苗圃中正在展开的新叶为草莓炭疽病的初侵染源。病原菌在病斑上产生孢子,侵染定植后幼苗新长出的第1-3片叶。发生在匍匐茎和叶柄上的病斑起初很小,有红色条纹,之后迅速扩展为深色、凹陷和硬的病斑。环境潮湿,病斑中央清晰可见粉红色的孢子团。根茎病斑通常在近叶柄基部的一侧开始产生,然后以水平的“V”形扩展到根茎,病株在水分胁迫期间午后表现萎蔫,傍晚恢复,反复2-3天后死亡。大多数草莓品种的花对草莓炭疽病菌非常敏感,被侵染的花朵迅速产生黑色病斑,病斑延伸至花梗下面距花萼处。开花期间环境温暖潮湿,整个花序都可能死亡,植株呈枯萎状。即将成熟的果实对草莓炭疽病菌也非常敏感,尤其是上一年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栽种的高垄草莓,草莓炭疽病发生尤其严重,先在果实上形成淡褐色、水渍状斑点,随后迅速发展为硬的圆形病斑,并变成暗褐色至黑色,有些为棕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