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幼果脐部腐烂是由水分供应失调引起的一种生理性病害,称为番茄脐腐病,又称蒂腐病。最初在幼果脐部出现水浸状软斑,后逐渐扩大到半个果实以上。果实发病后,健部提早变红,在潮湿条件下,病部因腐生菌侵染而生出黑色或红色霉状物。该病主要由干旱导致根部吸收的水分不能满足叶片大量蒸腾的需要,使果实脐部首先受到影响,因大量失水而引起组织坏死,造成脐腐。另外,土壤钙素不足或植株不能从土壤中吸收钙,引起果脐周围细胞生理紊乱,失去控制水分的能力而诱发此病。
发病起因:
1、果实膨大期,水分供给不均衡,尤其干旱情况下,或根系吸水能力弱时,水分供给失衡,果脐部争夺不到水分使其生长发育受阻,形成脐腐。
2、缺钙造成脐部细胞生理紊乱,导致发病。
防治方法:
1、节制施氮,氮、磷、钾平衡施肥,适量叶面喷钙均有利于防治脐腐病的发生。整平地面时施足基肥,在西红柿底肥中以腐熟的有机肥加磷、钾化肥,如用普钙和硫酸钾或用中氮、中磷富钾的复合肥做底肥。
2、适时灌水,避免泥土时干时湿,特别不要使泥土过分干旱。定植时浇第一次水,第二次水在花开端坐果时浇,水量均不能太大。第三花序开完以后,第一穗果如鸡蛋大小时,才浇大水。维持泥土湿润,夏季灌水宜在凌晨或黄昏进行,做到勤浇、浅浇。
3、采取叶面和根部相结合的方法补钙。根外追施钙肥,西红柿坐果后30天内是吸收钙的关键时期,从初花期开始叶面喷洒1%的过磷酸钙或0.1%的氯化钙或含钙复合肥,隔15天喷1次,延续喷洒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