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褐斑病发病原因有哪些?

2025-04-14 14:13

传播途径。以分生孢子器或菌丝体附着在种子上或随同病残体在田间越冬。播种带菌种子,长出幼苗即染病,子叶或幼茎上出现病痕和分生孢子器,产出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进行再侵染,潜育期6~8天。病原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种子或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条件适宜时,菌丝和越冬孢子萌发、生长,在田间借雨水、浇水传播,成为初侵染源。多雨、潮湿易发病。

病害发生原因是播种时间偏早,前期气温较高,有利于病菌的发育;发病前期为连续的阴雨天气,有利于病菌的发展和蔓延。在往年相同时间播种和今年播种时间稍推迟的田块,该病发生较轻或未发现有病害发生,所以,同时具备了以上两个气候因素,才是造成褐斑病重发生的主要原因。

豌豆褐斑病发病原因主要是病菌在种子上越冬,借风雨传播蔓延。播种过早或遭受低温冷害,或土壤黏重、湿度过高,或偏施氮肥、植株旺长,均易发病。病害主要为害叶、茎、荚。叶片染病产生圆形淡褐色至黑褐色病斑,病斑边缘明显。斑上具针尖大小的小黑点,即分生孢子器。茎染病病斑褐色至黑褐色。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