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尾大蚕蛾的发生因素有哪些,什么时候发生?

2025-04-13 14:11

绿尾大蚕蛾一年发生2代,以茧蛹附在树枝或地被物下越冬。翌年5月中旬羽化、交尾、产卵。卵期10余天。第1代幼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发生,7月中旬化蛹,蛹期10-15天。7月下旬至8月为一代成虫发生期。第2代幼虫8月中旬始发,为害至9月中下旬,陆续结茧化蛹越冬。此虫年生代数各地不一,东北1年发生1代,河北、山西、山东、河南1年发生2代,江苏个别1年发生3代,广西、广东、云南分别有不完全的4代,各地均以蛹在茧内越冬,茧蛹分布于树皮裂缝及寄主附近的地被物下。各地各代成虫发生期分别为5月、7月、9月和10月。成虫羽化后不久即开始交尾与产卵,卵常数粒成堆状或平排地产于枝干上、枝杈上和叶背,间或树下土块、草丛等处也有卵被发现,单雌平均卵量为250粒。卵期7~15天不等,第1代卵为15天左右,第2代卵10天左右,第3、4代卵均为7天左右,成虫寿命约10天左右。绿尾大蚕蛾在华北一年2代;华中、华东一年2~3代;华南一年3~4代。以老熟幼虫在寄主枝干上或附近杂草丛中结茧化蛹越冬。一年发生2代地区,次年4月中旬~5月上旬越冬蛹羽化,第一代幼虫5月中旬~7月为害,6月底~7月结茧化蛹,并羽化为第一代成虫;第二代幼虫7月底~9月为害,9月底老熟幼虫结茧化蛹越冬。一年发生3代地区,各代成虫盛发期分别为:越冬代4月下旬~5月上旬,第一代7月上中旬,第二代8月下旬~9月上旬。各代幼虫为害盛期是:第一代5月中旬~6月上旬,第二代7月中下旬,第三代9月下旬~10月上旬。成虫具趋光性,昼伏夜出。多在中午前后和傍晚羽化,夜间交尾、产卵。卵多产于寄主叶面边缘及叶背、叶尖处,多个卵粒集合成块状,平均每雌产卵量为150粒左右。在三个世代中,以第二、三代为害较重,尤其第三代为害最重。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