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白粉病选用哪种药剂防治效果较好?

2025-04-13 12:13

小麦白粉病的防治应在未发病时进行预防,或发病初期用药剂防治效果较理想。可结合防治小麦吸浆虫、麦蚜,每亩用粉锈宁有效成分7~10克,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100克,或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30克,对水30~50公斤喷雾防治,注意打透植株下部叶片。用水量不少于30公斤,防治效果明显,时隔7~10天再喷一次以增强效果。高温、田间湿度大时发病严重,可用丙环唑、己唑醇、戊唑醇、三唑酮、氟环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加磷酸二氢钾和有机硅喷雾防治,间隔7天连续喷施一次。用种子重量0.03%(有效成分)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25g拌667m^2麦种,可防治白粉病,兼治黑穗病、条锈病、根腐病等。防治小麦白粉病可选用戊唑醇、烯唑醇、氟环唑等三唑类,醚菌酯、嘧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及其复配、混配剂。新型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也能高效防治赤霉病、白粉病等。市场上适用的药剂包括杂环类如乙嘧酚、乙嘧酚磺酸酯,三唑类如三唑酮、己唑醇、丙环唑、戊唑醇、氟环唑等,以及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如嘧菌酯、醚菌酯等。己唑醇、戊唑醇、氟环唑等预防效果良好,但治疗效果不稳定,杂环类乙嘧酚和乙嘧酚磺酸酯防治效果好但易产生抗性。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40毫升+20%三唑酮40~50毫升+98%磷酸二氢钾100~150克,加水30~40公斤喷雾。选用抗病品种如郑州8915号、中育4号和豫麦9号等,合理密植并施以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南方地区雨后及时排水,北方地区干旱时及时浇水也是有效防治措施。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