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霉病的穗枯以开花期的1次侵染为主,后期分生孢子再侵染较困难。其发生与流行受气候条件、菌源数量、品种及栽培条件等因素影响。赤霉病菌对温度适应范围广,菌丝发育适温为22~28°C,最低3°C,最高35°C。空气相对湿度在80%~100%时,子囊孢子萌发率最高,低于72%则不能萌发。春季回暖早、田间湿度大,尤其是小麦开花期雨水多的年份,对赤霉病发生极为有利。栽培管理粗放、病残体大量残留、过量偏施氮肥导致小麦密度过大、麦苗贪青徒长易倒伏的地块,条件适宜时易发病。
赤霉病的穗枯以开花期的1次侵染为主,后期分生孢子再侵染较困难。其发生与流行受气候条件、菌源数量、品种及栽培条件等因素影响。赤霉病菌对温度适应范围广,菌丝发育适温为22~28°C,最低3°C,最高35°C。空气相对湿度在80%~100%时,子囊孢子萌发率最高,低于72%则不能萌发。春季回暖早、田间湿度大,尤其是小麦开花期雨水多的年份,对赤霉病发生极为有利。栽培管理粗放、病残体大量残留、过量偏施氮肥导致小麦密度过大、麦苗贪青徒长易倒伏的地块,条件适宜时易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