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管理:做到“三看”:一看床面是否发白和根系是否发黄发黑,二看早晚叶尖是否吐水,三看午间新叶是否卷曲。2.5叶后要根据苗床干湿状况浇透水,浇水尽量在上午8点前喷浇结束,不能漫灌。玉米斑病主要分为大斑病和小斑病,是玉米种植过程中的一种危害较为严重的病害,会对玉米的叶片、叶鞘造成危害,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对玉米的果穗和苞叶造成危害。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阶段,利用品润500-600倍对其进行喷洒,时间间隔以15-20d为宜,连续喷洒3次才能起到防治作用。选择抗病品种种植,早期用药剂把蚜虫和灰飞虱消灭在迁飞至玉米田之前。可以用40%氧化快乐果3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玉米粗缩病、玉米苗枯病、玉米纹枯病、玉米褐斑病、玉米螟、玉米蚜虫等多种病虫害普遍发生,严重影响玉米产量与品质。要做好玉米生产,就要防治好玉米病虫害。夏玉米花穗期是多种病虫的盛发期,主要有叶斑病、褐斑病、锈病、玉米蚜、三代粘虫等。玉米花期主要有大斑病,蚜虫。玉米花期病害类型有玉米大小斑病和玉米锈病。玉米花期病害主要有大、小斑病,灰斑病、青枯病、穗腐病。玉米花期病害有锈病,斑病,蚜虫,三代粘虫等。玉米花期病害主要有:褐斑病、锈病、叶斑病、黑穗病、茎基腐。常见虫害有:玉米螟、黏虫、棉铃虫、蚜虫、玉米叶螨等。玉米花期病害主要有:褐斑病、锈病、叶斑病、黑穗病、茎基腐。玉米常见病虫害有:玉米螟、黏虫、棉铃虫、蚜虫、玉米叶螨等。有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黑粉病、纹枯病、丝黑穗病等。玉米花粒期主要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等。玉米花粒期常有玉米螟、黏虫、棉铃虫、蚜虫等危害。防治玉米螟可在玉米抽丝后6天~7天,齐顶剪去花丝,再用5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喷洒在顶上,效果较好;也可用敌杀死1000倍液喷洒雄穗。在叶面喷洒50%辛硫磷1500倍液可防治黏虫、棉铃虫。防治蚜虫可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2000倍液喷雾。另外在干旱年份,红蜘蛛也大发生危害玉米,除治方法多采用敌敌畏熏烟法效果较好。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地老虎、蝼蛄等。地上害虫:蚜虫,灰飞虱;玉米苗期的粗缩病、黑穗病、根腐病、立枯病等。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地老虎、蝼蛄等。地上害虫:蚜虫,灰飞虱。玉米花期的害虫,有蝼蛄,蛴糟,地老虎和金针虫,玉米螟,蚜虫,红蜘蛛,蜻蟓,棉铃虫,金龟子,粘虫,双线盗毒蛾等。适宜的优良品种。根据主销市场的消费习惯,选择适销对路、优质高产、较抗绵疫病、褐纹病及黄萎病的品种。如黔茄3号、苏州紫长茄、渝茄1号、渝茄2号、三月茄(早红茄)等。玉米花期病害主要有瘤黑粉病、丝黑穗病和茎腐病等。(1)瘤黑粉病。症状:菌瘤外表是一层银白亮膜,有光泽,内部白色,肉质多汁,以后逐渐变成灰白色,后期变成黑灰色,最后破裂,散出大量黑粉。防治方法:应及早将病瘤摘除,并带出田间销毁,来年种植抗病品种(2)丝黑穗病。症状:受害严重植株苗期可表现各种症状。幼苗分羹增多呈丛生形,植株明显矮化,节间缩短,叶片颜色暗绿挺直。黑穗病穗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个黑粉包;雌穗额片也可能呈刺猬头状,整个果穗呈畸形。防治方法:发病后没有有效方法挽救,播种时用2%戊唑醇乳油拌种剂按种子重量的0.02%拌种(3)茎腐病。症状:玉米茎基部皮层呈淡褐色或黑褐色,绕茎基部一圈,有的已失水变缩,且叶片变黄、萎嵩,掰开茎内木质部变褐色。防治方法:发病后没有有效方法挽救,播种时用生物型种衣剂包衣,可降低部外发病率。施穗肥时增施钾肥也可降低发病率,并可增加植株的抗倒性。玉米花期主要害虫有:玉米螟、棉铃虫、甜菜夜蛾、粘虫、双斑萤叶甲、草地螟、草地贪夜蛾、旋幽夜蛾、玉米铁甲虫、蚜虫、叶螨灰飞虱、叶蝉、赤须盲蝽、桃蛀螟、条螟、大螟、灯蛾类、金龟子等。玉米常见的病虫害有玉米螟、黏虫、棉铃虫、蚜虫、玉米叶螨、玉米粗缩病、玉米叶斑病、锈病、玉米大斑病、小斑病。1.玉米茎腐病。该病是土传病害,病原菌在种子或土壤、肥料中的病残体上越冬,带病种子和病残体是主要初侵染源,从根部伤口侵入,一般在乳熟后期开始发病。防治措施:①玉米生育前期施肥时,氮(尿素)、磷(磷酸二氢钾)、钾(氯化钾)之比应为1:4:5,生育后期为1:1:5,亩氯化钾用量15kg为宜,发现病株及时拔除。②播种时用生物型种剂ZSB、卫福等包衣,可降低部分发病率;发病初期用4000倍液的农用硫酸链霉素喷施进行防治。危害玉米花期的害虫在各地都不尽相同。新疆地区花期害虫主要有玉米螟、红蜘蛛、三点半斑叶蝉,个别年份蚜虫和白星花金龟危害也会加重。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可危险苞叶,发病初期为青灰色小点,后逐渐蔓延,在整个叶片布满大片不规则斑点,斑上有黑色霉状物。地上部害虫有飞虱、蓟马、红蜘蛛、玉米螟、蜗牛、蚜虫、二点委夜蛾、甜菜夜娥等。地下部害虫有根结线虫、金针虫、蛴螬、蝼蛄、地老虎等。该时期是各种叶斑病的发病时期和病毒病、疯顶病、瘤黑粉病、茎腐病等多种病害的显症时期,也是果穗害虫为害的高峰期。此时,田间玉米植株高大郁密,加之夏季的酷热高温,现有的一般化学农药喷雾等技术措施虽有明显效果,但田间操作困难,防治成本相对较高,所挽回的损失往往抵不上投入成本,难以推广应用。玉米抽穗-灌浆-乳熟期是为害的盛期。因此,此时加强玉米螟的防治工作,是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保证玉米丰产丰收的一项重要措施。玉米螟此时多集中危害雄穗,雄穗抽出后,大部分开始向下转移,蛀入雄穗柄,雌穗或茎秆内,所以防治玉米螟必须抓住玉米打苞这个关键时期。防治方法可采用刚或25%粉剂喷施,每隔5-7天1次,一般喷施2次即可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玉米常见的病虫害有大斑病,小斑病,顶腐病,黑穗病,瘤黑粉病,病毒病,玉米螟,粘虫,草地贪叶夜蛾,蚜虫等。玉米主要病害:丝黑穗病、大斑病、灰斑病、茎腐病、弯孢叶斑病、纹枯病、穗腐病、小斑病、矮花叶病、疯顶病、瘤黑粉病、锈病、褐斑病、矮花叶病、粗缩病、苗枯病、鞘腐病等。害虫:螃蟠、金针虫、旋心虫、耕葵粉蚧、地老虎、二点委夜蛾、蝼蛤、弯刺黑蜻、双斑萤叶甲、蛀茎夜蛾、麦根蟒、玉米螟、棉铃虫、甜菜夜蛾、蝗虫、粘虫、玉米铁甲虫、桃蛀螟、蓟马、叶螨、蚜虫和灯蛾类等。玉米花期玉米螟为害最大。此时加强玉米螟的防治工作,是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