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花打顶”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常见于设施栽培中的早春阶段,整个生育期均可能发生,尤其是在苗期或定植初期。其发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环境因素:
1.温度过低(尤其是夜间温度低于10℃),导致根系活性减弱,营养物质运输受阻,生长点发育不良,易出现“花打顶”现象。
2.低温寡照环境,光合作用产物减少,植株营养供应不足,引发营养障碍型“花打顶”。
管理不当:
1.控水过度,土壤过于干旱,或者长期阴湿造成根系缺氧沤根,都会抑制植株正常生长。
2.施肥不合理,如有机肥或化肥过量施入且未及时浇水,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导致烧根,影响黄瓜养分吸收。
3.留瓜过多,过度消耗植株养分,抑制了营养生长,造成“花打顶”。
4.苗龄过长或弱苗、根系受损未能及时恢复,以及生长点损伤也会导致此现象。
药物与激素使用不当:
1.使用过多促雌花激素或控长激素,如乙烯利、矮壮素等,浓度不合理,过度抑制营养生长而转向生殖生长。
2.杀菌剂(如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强力坐果灵等)使用过量,也可能引发“花打顶”。
病虫害及生理障碍:
1.地下害虫危害,损伤黄瓜根系,影响养分吸收。
2.地温低于10℃且土壤湿度高(大于75%),导致沤根,根系活力下降,形成“花打顶”。
3.昼夜温差大,造成黄瓜叶片凹凸不平或皱缩,植株矮小,出现营养障碍型“花打顶”。
为解决“花打顶”问题,需针对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合理调控温度、水分和光照,适度施肥,规范使用激素和农药,及时防治病虫害,并做好壮苗培育和根系保护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