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发生猝倒病的原因是什么?

2025-02-01 09:11

低温、高湿,土壤中含有机质多,施用未腐熟的粪肥等均有利于发病。苗床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湿度偏大,不利于幼苗根系的生长和发育,易诱导猝倒病发生。子带菌、营养土带茵、农家肥带菌或农家肥未充分腐熟易发病:茁床地势低洼积水、营养钵浇水过多,致使营养土成泥糊状,种芽、种根不透气易发病。长期低温阴雨、光照不足、棚内湿度过高,3-5天后可出现零星猝倒,低温期延长,可呈慢性成片猝倒;而在高温、高湿、营养土氮肥过高的情况下,24小时即可发病,呈急性成片猝倒。因病菌生长适宜地温为15~16℃,温度高于30℃时病菌生长会受到抑制,所以,黄瓜猝倒病适宜发病地温在10℃左右,此温度对黄瓜生长不利,但病菌能活动,尤其育苗期在低温、高湿情况下,最利于发病。在幼苗子叶养分基本消耗完、新根尚未扎实之前为感病期,这时真叶未抽出,碳水化合物得不到快速积累,抗病能力弱,如果此时遇到雨、雪连阴天或寒流侵袭,地温降低,光合作用较弱,在这种情况下,黄瓜苗呼吸作用增强,光合作用产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消耗加大,致使黄瓜苗的幼茎细胞伸长,细胞壁变薄而易受病菌侵袭。因此,黄瓜猝倒病主要在黄瓜幼苗长出1~2片真叶容易发生,当长出3片真叶后,发病率会大大降低。病菌以卵孢子在12-18厘米表土层越冬,并在i中长期存活。春季,遇到有适宜条件萌发产生孢子囊。静止孢子产生芽管伸向根伸长区,芽管接触侵染点以后不产生附着胞和侵染钉,而是直接穿透根表皮细胞、切口,菌丝体进入根部后在根内迅速扩展,有的从根内向外扩展,在根组织里的菌丝体沿根轴上下伸长,产生的分枝继续蔓延,并在根组织里形成藏卵器和雄器,以后根际周围又出现游动孢子,48小时后在根的组织里产生卵孢子。卵孢子也可在茎细胞内大量形成,菌丝体在茎内由一个细胞扩散到相邻的细胞,再继续生长。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