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蓟马又称烟蓟马、棉蓟马,体型较大,体长约1.2~1.4毫米,体色自浅黄色至深褐色不等。年发生8~10代,世代重叠。葱蓟马寄主范围广泛,达30种以上,主要受害的作物有葱、洋葱、大蒜等百合科蔬菜和葫芦科、茄科蔬菜及棉花等。保护地栽培环境条件有利于蓟马的发生,由于其繁殖速度快,若不及时防治,会造成灾害性危害,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及果实的品质。
葱蓟马为不完全变态昆虫,若虫有4龄,后2龄处于不取食状态,常被称为“前蛹”及“蛹”,其实为3龄、4龄若虫。成虫较活跃,能飞能跳。怕阳光,白天多在叶荫或叶腋处为害,阴天和夜间才到叶面上活动为害。雌虫以产卵器刺入叶内产卵,1次产1粒,每头雌虫1生可产卵数十粒到近百粒。此外,雌虫还可孤雌生殖。5-6月间卵期6-7天,初孵幼虫群集为害,以后即分散。3-4龄为前蛹,前蛹期1-2天,蛹期4-7天,整个蛹期在土中度过。温度适宜,完成一个世代约需20多天。葱蓟马在温暖、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发生严重。在葱上发生的最适条件是气温23-28℃,相对湿度40%-70%。雨季到来,虫口减少。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早春清除田间杂草和枯枝残叶,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成虫和若虫。加强肥水管理,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减轻为害。
2.物理防治。利用蓟马趋蓝色的习性,在田间设置蓝色粘板,诱杀成虫,粘板高度与作物持平。
3.化学防治。常规使用吡虫啉、啶虫脒等常规药剂,防效逐步降低;目前国际上比较推广以下防治方法:
1) 水稻苗期蓟马、飞虱:推荐用噻虫嗪类品种,进口品种锐胜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70%吡虫啉可湿性拌种剂。
2) 蔬菜:茄果、瓜类、豆类使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000-5000倍灌根,减少病毒病的放生,同时减少地下害虫危害,功夫噻虫嗪进行喷雾。
3) 果树:芒果等蓟马危害较重作物,可以使用25%噻虫嗪喷雾,但要提高使用量,如800倍喷雾,同时可以高含量甲维盐和联苯菊酯混使用。
4) 烟草:移栽前灌根或者定植时喷根,可以使用吡虫啉、噻虫胺;25%吡虫啉1000倍、25%噻虫嗪3000-5000倍。
5) 高抗性蓟马,如:2016年广西地区、寿光地区等豆角、茄类、辣椒等作物上的蓟马,种类繁杂,抗性奇强,常规噻虫嗪、吡虫啉等成分很难做出防治效果,琦蓟复配型产品,防治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