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虱成虫羽化后1~3天可交配产卵,也可孤雌生殖,其后代为雄性。成虫有趋嫩性,常在植株顶部嫩叶产卵,平均每产142~142.5粒。卵以卵柄从气孔插入叶片组织中,与寄主植物保持水分平衡,极不易脱落。若虫孵化后3天内在叶背做短距离行走,当口器插入叶组织后开始营固着生活,失去爬行能力。白粉虱成虫和若虫吸收植物汁液,被害叶片会褪绿、变黄,甚至全株枯死。
白粉虱繁殖适温为18~21℃,发育适宜温度范围为23~32℃,成虫活动最适温度为22~30℃。17℃以下停止活动,但可忍耐45℃高温和5℃低温,能在北方温室大棚中越冬,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可爆发,多在温暖、干旱的春、秋季节爆发。雌成虫产卵200~300粒,群体以40倍不等的速度繁殖,每年发生6~11代,每代约30天。
白粉虱在北方温室一年发生10余代,冬天室外不能越冬,华中以南以卵在露地越冬。春季随秧苗移植或温室通风移入露地。其生活习性分为几个阶段:越冬期为1月中旬至翌年3月上旬;繁殖、扩散期为3月中旬至6月中旬;转移、扩散期为7月上旬至9月中旬,此时气温偏高,白粉虱由大棚转向露地危害繁殖;8月下旬至9月中旬,随着秋熟作物衰老,烟粉虱向秋播作物转移扩散,再次进入大棚危害;高峰期在9月中、下旬,全年虫量达到最高;10月以后温度下降,虫量大幅减少,露地烟粉虱向大棚转移或死亡,直至11月中旬露地作物上的烟粉虱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