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防治。因地制宜采取间作套种、轮作改种、调整播期等措施。二、物理防治。使用灯诱、性诱、食诱和迷向等方法诱杀迁入成虫。三、生物防治。在卵孵化初期选用白僵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及多杀菌素、苦参碱、印棟素等生物农药。四、化学防治。抓住3龄前的防控最佳时期,当虫口密度达到10头/百株时,选用甲维盐、茆虫威、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溴氰虫酰胺、虫螨腈等喷雾防治。在全生育期实施性诱防控等综合防控措施的基础上,根据虫情调查监测结果,当田间玉米被害株率或低龄幼虫量达到防治指标时(玉米苗期、大喇叭口期、成株期防治指标分别为被害株率5%、20%和10%,对于世代重叠、危害持续时间长、需要多次施药防治的田块,也可采用百株虫量10头的指标),可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茚虫威、虱螨脲、虫螨腈等高效低风险农药,注意重点喷洒心叶、雄穗或雌穗等关键部位。